它是全国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的城市,是万元GDP水耗、能耗最低的城市,更是创新创业能力最强的城市,它连一出生的名字都是国家领导人亲自起的。
但它却没有胡同四合院,没有弄堂石库门,没有千年古迹;听不到京胡与评弹,寻不着吆喝与叫卖;找不到脸谱化的城市群体,更没有老炮儿、老克拉这些褒贬调侃的城市人物画像。
这就是真实的深圳。
有人说深圳没有历史,千年看北京,百年看上海,十年才能看深圳。
但说起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哪座城市敢跟深圳比,从30多年前的一个破旧败落的小渔村发展到现在,堪比香港的一线大城市,它只用了30多年。
这座城市的创新力,人才吸引力,年轻和活力正在吸引这一批批的外来“移民”迁到这里,但它毫不排斥,用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作为自己的城市口号,这一点,虽然同为一线的北上广无一能及。
但深圳也有它的痛楚。
耀眼的经济光环难掩教育脱节的尴尬
深圳可能是全中国,最健康、最良性的经济增长城市,包括北上广在内。
深圳与全国GDP增速比较图
据中研网统计,从经济总量上看,从2006年开始,深圳带着庞大的经济总量,其增速已经连续10年跑赢全国平均增速,并且能长期保持8%以上。
尤其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前两年,深圳的经济仍然能保持加速增长。
再从上市公司市值上看,据中国基金报显示,截至2017年11月,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了10.04万亿人民币,位居全国第二,市值方面足足甩出了上海(7.5万亿)一个广州(2.62万亿)。
而深圳的明星企业更是不少,中国最大的金融企业、地产企业、通讯企业和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深圳。
平安集团,深圳第一家打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也是国内排名最高的“非国企”企业。2017年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39名。2017年上半年,平安集团净利润达434.27亿元,超过同期的腾讯(308.59亿元)100多亿元,是目前国内金融牌照最齐全、业务范围最广泛的个人综合金融服务集团。
华为,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一,手机出货量排名世界第三,目前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是中国在世界上最知名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腾讯,19年时间,从当初那个想60万元卖出但被拒的小企业,变为了打败Facebook如今全球市值第5高的跨国集团,成为目前唯一站上5000亿美元市值的亚洲企业。
然而深圳文化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目前深圳仅有的5所高校(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校、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校),没有一所是211,而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有26所211(包含8所985),上海9所211(包含4所985),广州4所211(包含2所985),但深圳一个人口1500万的大城市,至今没有一所211。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文化教育理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时至今日,尽管招揽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和校长,也有着其他地区难以企及的优越条件,但却至今推不出自己的"品牌",也没有产生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
不过最近十几年,深圳在基础教育方面确实做了一些事情:
等级学校评估,高初中分离,教育均衡化,拆除学校门店,法制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教育强市强区建设,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现代化等等。
看似大刀阔斧的动作中,让深圳学校的经商门店大部分都拆除了,法制教育在全国获奖了,申报等级评估的学校全部合格了,教育强市强区的验收顺利通过了。
但抛开这些功绩,市民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一位普通的深圳家长是这样阐述的:
课程改革,浅尝辄止;学生减负,困难重重;教育均衡化,逆向演变;择校之风,愈演愈烈;公办普高学位,十分紧缺……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其一是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甚至教育硬件都是很容易在短期取得辉煌成绩,而文教建设软环境的创造却需要长时间培育和积淀。现在的深圳文化教育建设的辉煌仍然是靠“输入” “速食”来维持,但一个单靠其他 “文化教育大省”的“输血”的城市是很难有教育竞争力的。
其二是上文提到的这批最早在深圳“下海”的企业中,以潮汕人尤为出名,但因为潮汕人重商轻文的传统,很多老一辈潮汕人只会简单的计算和识字,更多的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是后来在商海中打拼积累的,所有,它们对下一代子女的学校教育也是不太重视。
迅猛的人口增速和杯水车薪的公立资源供给
首先了解几个关于深圳基础教育和新生婴儿的数据:
·深圳官方正式公布的2016年全市在校小学生人数为91万。从2014年起,深圳的在校小学生人数已经超越北京、上海,而且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增加,2016年小学毕业生共11万。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深圳新出生婴儿从2006年的10.8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1.3万人,增长约一倍,相对应的小学一年级学位需求从2012年的13.4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22.4万人。2016年深圳新生婴儿达23万。
·来自深圳教育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市公办小学小一学位缺口达到4.63万个,公办初一学位供需基本平衡;2018年公办小学小一学位缺口将达到6.1万个,公办初一学位缺口0.32万个。
那深圳的公立幼儿园有多“少”?据未来网报道,截止2017年7月,深圳共有1579家幼儿园,其中公立幼儿园只有63家,占比不到4%,远低于国家规定的不少于30%的标准。而且其中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在这1500多所幼儿园中,有350多所甚至连基本办学条件都难以达到。
而在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后,深圳的新生儿的数量更是明显增加:2014年深圳新生儿为20.49万、2015年为20.01万、2016年则飙升到了23.1万。但是,截止2016年,深圳在园幼儿46.33万人,按照大中小班来推算,如今深圳的幼儿园仅能接受约15.33万新生儿入学。
小一新生从2011年的11万→2012年15万→2013年17万→2016年23万,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凸显出深圳基础教育的巨大缺口,以及深圳现在和未来对教育资源最原始且惨烈的需求。
深圳的总人口远远不如北京上海,城市的教育配套更是犹如相隔天堑。但摆在深圳家长面前最现实的问题却是:深圳对教育的需求远远比京沪更大。
深圳中学原校长王占宝在市政协会议上就曾指出:“深圳基础教育仍处于温饱阶段!”
而这仅仅是深圳最基础的教育资源,那其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又会怎么分配呢?
有孩子的深圳家长们几乎都知道,深圳有四大名校,分别是: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市高级中学和深圳中学。
以2016年高考,重本率全部都突破90%,广东省文理科前十名的20人中深圳有5人,位居全省之首。其中,全省文理科最高分均花落深圳的四大名校。(不算保送生)
也就是说,凡是进入四大名校的,基本上上重点本科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所以深圳对于孩子的“筛选”跟其他地方略有不同。在很多家长看来,在深圳通过中考几乎就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只有进入四大名校的初中部,才有机会直升高中部。
而深圳目前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积分入学政策,这里面的重点便是积分入学。
·深圳各区积分计算方式不同,以福田区为例,父母在学校报名地段购买商品房为80分,房产证每满1个月加0.1分(最高10分),独生子女加3分。最差情况是儿童为非福田户籍,父母在学校报名地段租房或能提供其他有效住房证明为60分,租赁每满1个月加0.1分(最高10分),独生子女加3分。
以深圳四大名校的深圳实验中学为例,2015年最低积分为81分,2016年最低积分为83.9分。
显而易见,在此政策下想要进入“名校”,学位房似乎成为摆在家长们面前一条最清晰、最快速之路,但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根本无法承受动辄上千万的学位房,对于这些买不起学区房又想上四大名校的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考高分,在基础教育之后参加各种补习班,拼杀仅有的数块奥赛金牌外,似乎并没有其它出路。
公立教育资源的严重的不均衡,加上分配不均,巨大的择校需求抱团冲击狭窄的泄洪出口,形成一个深圳基础教育需求的“堰塞湖”。
据深圳一名校长反馈,2017年深圳现在有大大小小38000多家教育机构,而且还以每年15%左右的增长率增加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深圳的民办教育发展的如火如荼。
邦德、思考乐、品翰教育、科翰教育,各家教育机构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上演“争夺之战”…….
以上文字节选自《春华·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观察2017-2018(k12卷)》第三章第二节。
Hed叨叨:
深圳已有市场已被先早年的大机构们瓜分殆尽,诞生一批资本雄厚的大学校,给到后起之秀的机会并不是太多。
犹如大航海时代,新入场的“冒险家”们在努力探索新大陆,但新大陆未来能开垦成是一片良田还是一片沧海,无人能知。
好在深圳人敢闯敢干的精神从未减弱,大机构和小机构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深圳能否创造出另一个“教育”奇迹?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2018年4月出版的《春华·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观察2017-2018(k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