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行业找资讯

48岁不熬到退休,辞去公职创业,她到底为了啥?|【校长网专访】启想艺术罗珍

2016-07-28来源:学招网
核心摘要:罗珍,启想儿童艺术中心创始人,现启想生命美育研究院院长。记者/徐琨48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等待退休的年纪了,如果恰好还有一份公职,那就更应该好好守着,因为在不远的日子就可以“媳妇儿熬成婆了”,一

罗珍,启想儿童艺术中心创始人,现启想生命美育研究院院长。

记者/徐琨

48岁,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等待退休的年纪了,如果恰好还有一份公职,那就更应该好好守着,因为在不远的日子就可以“媳妇儿熬成婆了”,一切都是这么的顺理成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了,折腾啥?可是罗珍没熬住,辞职创业了,她到底为了啥,她又想干啥?

先来看看罗珍所干的事——启想儿童艺术中心。

启想艺术创意思维是国内领先的为2-15岁儿童提供视觉艺术素质教育综合解决方案的教育机构。首家提出“生命美育”的理念,并首次研发出儿童各年龄段艺术教育教学大纲。其课程采用主题式课程教学方法,结合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特征,透过绘画、设计、手工制作、雕塑、摄影、装置、戏剧表演、绘本创作、写作等多种艺术形式大美术的学习,使孩子具有多角度、多维度立体地看世界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用爱和尊重呵护孩子的自由个性发展,以艺术开启孩子的智慧。

这不是广告,而是摘自启想艺术官网的介绍,通过启想艺术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理解罗珍干的是什么——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它重不重要?说它重要的人会说,艺术教育可以培养思维能力、释放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丰富的感情世界,是实现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它不重要的人会说,在中国的环境下,艺术教育市场本来就窄,何况是面向儿童的呢?虽然我们不能唯市场论,但是市场至少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素质教育大家天天都在喊,艺术素养培育提的也不少,可是一旦要落到实处,凤毛麟角!我们听到的是“学艺术重要吗?重要啊,很重要!但是,学艺术有什么用呢?”

重要却没用,这个怎么看都矛盾的词就这样存在着,为什么重要却还没用呢,那什么叫有用呢?

罗珍干的就是这么一件“重要却没用的事”,但她想让这件事“重要且有用”。48岁,她说这是她的人生使命,要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要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变教育。虽然她是启想艺术的创始人、大股东,但现在的罗珍只是启想生命美育研究院院长,她只专注于研发,其它的全部交给团队。因为理念上的认同,价值观上的一致,罗珍从安永律师事务所挖来了放弃百万级年薪的启想CEO,从LV挖来品牌总监,还有其它专业的技术人才不断被感召。“48岁,对于我来说很多东西已经不重要了,物质和位置方面的东西尤其不重要,只想成就这件事,所以必须倚仗最好的团队。”

实现一件事,光有想法和理想自然是不够的,要有人、有方法,有道也要有术。人有了,方法是什么?

做的早的艺术教育机构通常的做法是先找到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然后往这个模式里装内容,虽然在商业上这些机构会取得一定的成绩,有的甚至会很成功。作为正常的企业经营,这些做法无可厚非,但罗珍觉得内容上还是欠缺的,就像盖楼一样,楼的根基是不稳的。所以她的做法与这些机构恰恰相反,“无所谓对错,这只是我的选择。我想先把框架和内容做好,再考虑商业模式,可以先不赚钱赔着干,但是不能空洞无物,随便抓一把放进去,如果别人的商业模式真的比我们好,我们可以向他们输出内容,做个内容和产品输出方”。

从事了一辈子艺术教育的罗珍对整个领域看的很清,她要研发好的内容。作为创始人,她让出职位与收益,专注于研发,启想艺术成立3年,直至今年才正式启动商业化,前三年的时间都在打磨课程。其实,在没有启想以前,罗珍就不断地探索着艺术教育的内容,积累了很多实际操作案例和方法。启想诞生后,她把自己的方法梳理的更清楚,有了启想的“生命美育体系”,有了具体的教育大纲、课程和产品,还要开发线上产品,并且未来重点会放在线上。

内容产品有了,怎么教呢?她的方法是“体验式教育”。科学重逻辑而艺术重体验,一个左脑一个右脑,科学讲究严谨周密而艺术讲究天马行空。艺术教育靠的是体验,而体验靠的是感觉,是眼耳口鼻身,心的真实感受。

罗珍很早就意识到了“感受”的重要性。启想所要做的就是教会孩子们如何“感受”,通过启想的内容和产品让孩子能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一切以及美,实现罗珍所说的“生命美育”。

生命的成长不仅有外在的成长,不仅有实实在在的知识增长,还有内心的成长。外在的成长和知识的成长我们可以看作是“生理”上的成长,外在“生理”上的成长是看得见、可测量的,而内在的“心理”上的是看不见的、无法量化的,但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生理和心理共同成长的结果,缺一不可。

在当下的教育中,对于看得见、可测量的成长显然要重视的多,因为“重视”所以就显得“重要”,但无论我们重视与否,那些看不见、无法量化的成长也在进行着,只是因为我们的不重视,这些成长并没有那么顺利,甚至会有些崎岖坎坷。其实,每个人外在的世界都是内在世界的呈现。

对于内心的发展变化,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体验,当我们回溯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想起的会是“时情时景”,生命本就是内心和外在的交织,内在的世界决定了我们外在世界的形态,又怎能被忽视呢?

罗珍做的是艺术教育,她真正想达到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她想要教的是生命内在的成长,而这样的想法自然与她自己的生命体验密不可分。

【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1967年生人的罗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她还未出生时,父亲就因为工伤被截肢了,母亲是河北人,一位普通的乡下妇女,没有太多文化,但内心却充满了善良,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

父亲因为身体原因被安排在单位的图书室工作,母亲负责照料一家五口的生活。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小时候的罗珍经常被带到图书室,单位的图书室书并不多,但足够罗珍看了,罗珍也很喜欢待在那,经常是父亲上班她去,父亲下班她回家。小时候的罗珍喜欢看书,没有人引导,没有什么目的性,有什么便看什么,年纪不大,心里明白的可不少。

作为家里的老大,罗珍得是弟弟妹妹的榜样,从小学到初中学习一直拔尖,只是限于家里的条件,已经考上高中的罗珍也只能放弃。父亲想让罗珍考师范上中专,那个年代老师是个铁饭碗,最重要的是,上师范是免费的,还有生活补助,对于这个家庭,这是合适的。

对于老师这个职业,那时的罗珍并不喜欢,上了师范的罗珍也并不开心,因为在少年宫学过声乐,罗珍把兴趣全放在了声乐上。中专二年级,学校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的文体选修课,罗珍自然想选择音乐,但最终她学的却是美术,原因是“不喜欢这个音乐老师,这个老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公平,对喜欢的很偏爱,而对不喜欢的就置之不理”。这一次,罗珍突然对老师有了不同的认识,“老师怎么可以这样?”可是上赶着不是买卖,因为没有美术功底,美术老师不想要她,她跟老师说了一句“学期末,你看我成绩就是了”老师才勉强答应。

毕业时,她的美术成绩是全专业第一。这一段阴差阳错,让罗珍的整个人生轨迹都不同了,她走上了美术的道路,因为上的是师范且成绩优秀,她被分配到少年宫做老师,美术老师。美术+教育,罗珍就这样被命运推着走上美育的路。

少年宫的工作是个平淡的铁饭碗,没有什么太大的发挥空间,罗珍想的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就可以离开这了,但按照当时的政策,享受国家政策的师范生需要工作3年之后才允许考大学。

工作加复习,3年后罗珍考到了北京教育学院美术专业,专本连读,学制5年。5年的时间,罗珍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周六到周日在少年宫上班。因为有美术底子,她的成绩足以应付考试;因为有工作,经济上她比较自由。那时的美术专业,油画、国画、雕塑、美工、素描……只要跟美术沾边的几乎全学,可这么全的内容仍让罗珍感觉空洞。

她经常翘课去社会上画广告挣钱,然后用挣到的钱去各地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旅行的过程中,罗珍观察着人,观察着环境,观察着社会,亲身感受着这个丰富的世界。在不断的感悟中,罗珍越来越意识到内在和精神上的重要,她也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东西。“当你自己体验过这些之后,再反观你所受到的教育就会发现这个缺失有多严重,理论上的学习根本没有内化吸收的过程,内心精神上的教育在那个年代几乎就是零。”

因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罗珍不仅会刻意注意自己的体验,自己内心的发展,还在教育自己的学生过程中注意引导他们体验感受。

她会要求学生仅用一种感觉去感受事物,“闭上眼睛,只用鼻子闻它的气味,或者,只用耳朵听它的声音”,保留这种最原始、最直接的感受。在少年宫上课,家长很希望看到的是孩子的“成果”,比如这节课学会了画花瓶,学会了画鸡蛋,家长们希望看到的是成果而不是成效。但罗珍引导学生先去感受,不必在意事物“应该是的样子”,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式不必跟孩子解释原因,只要孩子们习惯了这种方式,内化为自己的习惯,再加上“画法”出来的才是美术,而不作业。在短期看,罗珍的方式不如那些“有效的方法”,但长期呢?

这种体验+感受的教育方式事半功倍,对于教育我们追求的不是快速的突击效果,要的是真正的吸收内化,有了内功,招式才能发挥作用。

眼前利益是很有诱惑力的,但诱惑的副作用却是被忽略的,教育不是一锤子买卖,教育要的是货真价实。

育人育的是心,只不过罗珍是通过美术,不同于其他科目,在育心方面美术似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直观、易懂、易上手,孩子很容易喜欢上,很有“玩”的感觉,在玩的过程中就完成了“育心”。

【体验儿子的成长】

罗珍“育心”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就是自己的儿子。像很多家长一样,罗珍也遭遇了儿子的青春期,各种折腾的“叛逆”让罗珍自己也体验着。

还有一个月要中考时,儿子突然说他要退学,这样的状况换做通常的家庭是绝不可能的,然而罗珍却同意了。

那时正是汶川地震,罗珍要去汶川培训老师,给地震的儿童做心理治疗,她带着儿子一同去了汶川。

白天罗珍上课,晚上跟儿子交流,只是让他自己感受,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看看到底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什么是“大”。回到生活中,再看看什么是“小”,在“大”和“小”的比较中,无需多言,儿子自己就回到了学校。

和儿子谈到未来时,儿子说想玩游戏,换做别的家庭,这不仅不会鼓励,应该已经提升到“走上歪路”的层面了,可罗珍也同意了。她陪着儿子研究游戏,甚至专门带儿子去游戏制作公司参观,找朋友给儿子介绍游戏的开发制作流程,带他深入了解整个游戏行业,不仅不反对,还主动给儿子买了很多游戏的书。

治水益疏不益堵,育人也如是,罗珍对儿子的引导便是体验,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儿子自己感受,然后便有了自己的决定。好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现在罗珍的儿子学的是国际金融而不是游戏,她没有刻意,只是陪着儿子经历,最终做决定的都是儿子自己。

【罗珍到底因为啥?】

敢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试验的教育是最有说服力的。而罗珍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教育,最初的“试验品”却是她自己,是自己的“体验式”学习、自己对内心精神的追求让她窥见了教育的缺失,让她承担了生命的使命。

启想就是罗珍实现自我的途径,是她的使命的载体。用启想开启孩子的心智,用美育来“育心”,因为心的通明,不再遭受生命中诸多的困惑,让心来连接自然、社会与他人,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这样的目标其实是面对整个社会的,甚至是面对历史的。难怪她会说要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因为确实也只有一家伟大的公司能承载这样的使命,而能称之为伟大的公司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不会差的,因为“育心”是刚需;难怪她会48岁辞职创业,这样的使命又岂会在意年龄?年龄也只不过是生命的记号罢了,重要的是让有限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

学招网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专门为实体店开店投资者提供开店技巧和开店经验的营销干货学习平台.为正在开店的人提供开店经验、开店技巧、开店工具,为准备开店的人提供开店项目等信息.如想了解更多关于实体店开店方面的信息,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学招网 即可及时收到信息。
 
下一篇:

发就不停!

上一篇:

那些年的新东方是如何做教研的?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wangbingcn@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商品

最新商品

最热商品

全站最新信息全站最热信息全站推荐信息如需要获得全站推荐 可以把文章发到wangbingcn@qq.com开店网编辑进行投稿 审核通过后则获得全站推荐